由思维圆融性,故有结构整体性。
法家的外延大体是确定的,核心为申不害、商鞅、韩非,边缘包括慎到、《管子》等。北京师范大学李锐认为,司马氏父子论六家,是就某一学术宗旨进行评论,没有涉及具体人物,主要针对的也不是先秦时期有学术师承的学派(school),而是讨论六个对于治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因此法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派。
蒋重跃提出我们研究思想史不能被目录学限制了,儒家和墨家有门派有师承,这是他们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地方,法家的师承等内部组织虽不容易考证,但无论从先秦时期的历史存在,还是从汉代人的学术划分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学派视角来看,法家作为学派存在都是毫无疑问的。(作者:乔松林,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进入专题: 法家 。法家是学派还是学术群体及其判定标准。我们今天面对法家,也应该要持这个态度,既要尊重历史,也要赋予新的理解。这种建构有其时代依据,因此也有其合理性。
湖南大学钱永生提出要从思想本质来看法家学派,他认为《论六家要旨》和《汉书·艺文志》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之上讲各家之别,以确保各家能放在同一篇中来讨论,所以司马谈和班固所讲的只是法家的特色,而不是法家的缘起和本质。通过以上讨论,与会学者达成了以下基本共识:法家是汉代以来约定俗成的称呼,是指先秦具有某些共同学术倾向的学术群体。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 而与精神事务绝缘。
应该说, 在儒家学派形成之前, 相关观念早已流行, 《左传》等典籍记述的大量历史事实可为佐证。上世纪30年代, 张岱年先生就热切呼吁:在现在来讲中国哲学, 最要紧的工作却正在表出其系统。向这一目标不断推进, 当是当代治中国哲学的学者们的历史使命。熊十力先生认为哲学是有根据和有体系的思想, 他所潜心建立的就是一套乾坤推衍、翕辟成变的本体论;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既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成中英先生倡导易学本体论, 同时揭显了本体与心灵的融通 (17)。
中国抒情诗、山水画等旨归于营造精神家园,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并进、体用不二, 显然致力于对现实的超越。其时以自然哲学为开端, 哲人们孜孜不倦地探寻了宇宙的质料因 (泰勒斯等) 、形式因 (毕达戈拉斯等) 、动力因 (赫拉克利特等) , 虽然经苏格拉底转向重视人自身, 但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道都更为注重形成宇宙的形式因与目的因 (7)。
这里所谓的认知主要指切身体认, 所谓的实践主要指道德行为。其时的哲学基本上从属于神学, 强调意志高于理性, 旨在巩固宗教信仰的个体心灵根基。若一言以蔽之, 即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孟子·告子上》)。克罗齐的精神哲学没有宗教哲学却插进经济哲学, 似有不妥。
奥古斯丁认为理性须服从于信仰, 至安瑟伦更表述为信仰了才能理解, 圣托马斯明确提出神学超于理性之上。从《易经》到《易传》, 哲理成分得以凸显。三、重铸中国哲学的研究转向 按照西方的传统划分, 哲学主要包括逻辑学、伦理学和审美学三个分支, 它们对应于科学、道德和艺术三大文化领域。冯友兰先生意识到中国哲学在其论证及说明方面, 比西洋及印度哲学大为逊色, 因此在撰写了《中国哲学史》 (两卷本) 之后, 经数年积思而写出以《新理学》为代表的贞元六书。
先秦时期, 儒家哲学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遗憾的是, 有清近三百年, 除清初明遗民的贡献外, 在哲学领域的建树极其微薄, 中国哲学发展陷入低谷。
这位瑞士学者对长期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怀有不满, 决心要建立一种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导倾向是乐观入世又崇尚理性的中国传统哲学, 可以助推西方思想界实现一次新的反拨, 从而在世界范围产生积极的影响;且西方传统哲学偏于为自然立法, 中国传统哲学偏于为人自身立法, 刚好形成互补。
这种文明的奠基者认为, 上帝的意志至高无上, 人应当是神的仆从, 因为负有原罪, 只有遵从神的旨意行事才能得到救赎。西方现代哲学由叔本华反对黑格尔主义开篇, 掀起了一股强大的人本主义思潮。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既有之说合成一个有机的观念系统, 并以言传身教加以推广。印度民族有着悠久的宗教传统, 其宗教哲学曾出现数论、胜论、瑜珈论和吠檀多论等流派, 都形成相对完整的观念系统;特别是佛教哲学, 经东西方学者的研究已具有现代形态, 因而方便于广泛地传播。18 郭齐勇:《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 中华书局2008年版, 第7—22页。1二者可以追溯于双希文明。
他们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同时往往仰慕或不自觉地倾向于东方哲学精神。他们中大多数人同时具有士人和诗人气质, 兼备道德的忧患意识和审美的超越意识。
至南北朝, 传播佛教的寺院、洞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智顗更创立了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比较而言, 儒家高扬乾健精神, 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坚持坤顺精神, 主张安时处顺, 二者一阳一阴, 正好形成互补, 所以古人普遍以用行而舍藏, 或兼济与独善为处世原则
因此,自由概念不能被当做一个古典概念处理。非西方国家自有其完备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西方国家亦有其完备的宗教、道德与哲学学说。
他是从西方知识进入中国传统的。我以为郭萍的自由儒学命题有重大意义,就在于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自由价值。这多少证明这个命题的伪命题性质。只要坚持开出的进路,就是坚持明显的完备性学说立场。
但没有自由就没有民主。首先,以主体性哲学来为自由奠基,只能导向一种完备哲学教条的建构。
郭萍似乎对主体间性不太重视,我觉得这个概念对她的论证其实是很重要的。这个是在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主义进路,是《正义论》阶段的基本思路。
因此,怎么把德先生、赛先生之外的丽小姐请进来,所谓利小姐,即liberty小姐,这对于人们准确理解现代政治是相当重要的事情。因为在古希腊,也没有今天人们熟稔于心的那种自由概念。
两者并不是互斥的关系。具体到到儒家传统,自由的精神与制度探求是否存在呢?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自由不是一个古典概念,对中国,同时对西方,都不是一个古典概念。这里有请郭萍更重视《政治自由主义》的进路。
但各自都可以在完备学说之外寻求其国内立宪民主建构的政治共识——尽管罗尔斯是在美国国内的多元主义处境中论证美国立宪民主政治的政治的自由主义的,但这样的思路具有普适性,完全可以直接转化为非西方国家相关政治尝试的进路。所谓自由主义儒学,并不是在体用角度讲的儒学。
这就必须反思郭萍的致思方向,作为面向现代的论者,你究竟想要什么?我私下揣测,郭萍是想推进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构的。但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只是为政治自由、宪政民主奠基了基础。
我觉得儒学还是得以现代自由理念为主,将之转化为现代儒学的首级主题,使之内化为儒学自身的命题。《政治自由主义》和《正义论》的不同在哪里呢?《正义论》是基于西方完备学说的传统做出的论述。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3cfig.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myi/633.html
上一篇
财经观察:达沃斯聚焦经济全球化
有话要说...